查看原文
其他

慕尼黑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一线城市的独特秘诀!

生物医药研究组 TOP创新区研究院 2023-07-02

图片 | 慕尼黑城市风光 ,图源网络

原创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院/FTA建筑设计事务所

素材来源 | Wikipedia, BioM, IBZ等。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慕尼黑闻名的不仅有啤酒跟烤肠,还有科技与创新,我们今天想深入聊一聊,慕尼黑是如何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一线城市”的。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人口150万,是巴伐利亚州的州府以及最大城市。上个世纪80年代,慕尼黑所在的德国巴伐利亚州顺利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区到工业地区的过渡。但如何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成为该州面临的严峻挑战。


怎么办?经过论证调研,该州将高科技和未来产业作为突破口,具体来讲,就是搞“新兴产业集群政策”


其实,德国搞产业集群政策那可谓是顺手拈来。从上世纪90年代起,包括汽车、通信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微电子等等的产业集群在全德各地多点开花。产业集群在欧盟、德国政府、州联邦一级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通过提供资金、优惠的政策等,将特定产业集群中的创新链/价值链的关键伙伴聚集起来,支持集群的创新战略,集群网络建立和企业合作,大力带动了德国在前沿技术的科研水平和创新创业的活力。


德国关键集群的互动地图,图片截屏自https://www.clusterplattform.de/


慕尼黑是一个产业集群的重镇,毕竟作为奥迪宝马的故乡肯定要荣当此名,不少世界级公司的集团总部也设立在此,比如安联、宝马、慕尼黑再保险、西门子、MTU航空发动机等。


我们今天主要要看的生物医药集群也是非常厉害,据统计,目前慕尼黑地区


拥有约500家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公司;全德国 30% 的药物生物技术开发都在这里进行
2所德国精英大学:慕尼黑大学(LMU)和慕尼黑工业大学(TUM)


(这两家颇有清北相较之势↑)


其他高校资源:Weihen stephan-Triesdorf应用技术大学、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
3家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和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和精神病学(马普是一个诺奖辈出的地方)
慕尼黑亥姆霍兹研究中心——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2所大学附属医院:伊萨医院和慕尼黑大学医学院;
60家慕尼黑区域的合作医院及诊所;
2个位于慕尼黑Weihenstephan和Martinsried的IZB(德文全称为innovations- und gründerzentrum biotechnologie,生物技术创新孵化器),为生物技术初创公司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
研究重点:制药和医疗领域,特别优势在于个性化医学和免疫疗法;
知名企业:Roche,Novartis,Amgen, Micromet,Removab (Trion Pharma/Fresenius Biotech),MorphoSys,GPC, Medigene,Exosome Diagnostics,Lab-PMM,Myriad等;
发明新冠疫情特效药的初创公司也诞生在这里:在2020年,Formycon迅速开发的名为FYB207的SARS-CoV-2阻断剂可以完全防止细胞被感染的消息引起了业内轰动。


一个人口150万的慕尼黑,大都市区也不过600万人,她的生物医药集群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成长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呢?



1996年的竞赛加速



还要说到一个关键年份——1996年。

当时德国政府感觉到自己在生物医药领域已经落后于英美,为了追赶发起了BioRegio竞赛,寻找具有产业集群潜质的地区,获胜者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以及政策支持。


比赛规则很简单:参赛区展示自己在生物技术方面的优势,从实验室到市场,以及对该地区生物技术未来发展的建议。德国联邦研究部则设立了一个由科学家、工业界和工会代表组成的评审团,找出三个组织最完善、发展理念最有希望的地区。

评审团们在17个参赛圆圈中挑了3个圈


而慕尼黑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天资聪颖骨骼清奇:特别是慕尼黑郊区的科学小镇Martinsried(马丁斯里德 ),可称得上是整个集群的绝对中心。


1960 年代Martinsried还是一个只有 400 名居民的小村庄;不过在70年代,小村就迎来了贵客: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与LMU的校附属医院落户于此,后来其化学院跟生物院也搬迁至此;80年代基因科技蓬勃发展,应用分子研究组纷至沓来,gene center建立;90年代,巴州想在马普研究所旁边顺势发展一下产学研,多培育一些赚钱的公司,于是成立了IZB,就是Martinsried生物技术创新创业中心,之后Mikrogen, MorphoSys, Micromet, Medigene等一众公司相继冒头。


上文提到的机构所在位置
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鸟瞰
Martinsried的IZB


以上这些buff叠加在一起,毫无悬念,慕尼黑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拿到了BioRegio竞赛5000万马克的政府资助。所有在慕尼黑地区开展的生物技术相关创新创业项目均可获得50%的资金支持,更大的福利是慕尼黑能优先获得联邦研究部“生物技术2000”计划的资金拨款。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慕尼黑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为了更好地发挥慕尼黑医药产业的集群效应,集群管理组织BioM正式在集群的中心成立。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有超过20家初创企业获得了资助从而落地慕尼黑,其中MorphoSys公司于1999年上市,成为慕尼黑生物科技集群中第一家上市的企业。一年后,GPC和Medigene两家企业也先后上市。

到2001年底,慕尼黑生物技术集群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集群中已经汇集了超过100家生物技术企业。


campus martinsried
园区里的诺奖得主,密度有亿点点高……



集群以及从集群中诞生并成长的企业让德国人兴奋不已。

长久以来,德国的创新体系明显偏向于“渐进式创新”而非像美国一样的“颠覆式创新”,政府的政策则更加强化了这一点。而通过BioRegio竞赛带来的资源,医药领域开始出现了德国人期待已久的覆式创新。


为什么?当然,我们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些理由在巴州的医疗器械集群纽伦堡那一期我们也谈到过:德国式研发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重视教育和培训 、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政府成熟的制度支持。


点击图片,阅读德国纽伦堡:7大经验,成就全球顶级的生物医药集群



BioM

发展及管理之道



在本文中,我们更想专注地探讨一下集群的运营方——BioM的发展及管理之道。

我们相信,这一讨论对于从增量转为存量,从开发转为运营,从重资产到轻重并举的中国产业集群的启发会更大。


BioM管理集群的成功之道,说起来非常容易,就三招:一是有钱,二是机制到位,三是会搞关系。



01

首先得有钱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德国政府职能改革大潮和私有化运动,巴州推行“Gestalten statt besitzen(引领而不拥有)”原则,出售了多家大型工业企业股份,获得了数十亿欧元收益。这笔钱被州政府极富远见地成立了专门基金,用于发展未来科技,而不是清偿债务或发展传统行业。这些资金由独资银行巴州建设融资银行管理,一直都在增值。


政府有了钱,就可以放手去干很多事情了。

比如进行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或低价提供地皮。


拿BioM最早管理的Martinsried生物创新园(IBZ)为例。

IBZ是巴伐利亚联邦州政府发起的聚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项目。生物园区面积为1.5万平米,开发费用由巴州政府承担,投资规模为4700万欧元,园区自然也由州政府控股。这4700万欧元中政府补贴1000万欧元、借款2500万欧元、国有银行贷款1200万。

Martinsried IBZ


不过,政府做了开发之后,不会亲自下场做运营管理,只是持有运营公司的股份;这个集群运营公司就是BioM,BioM也是政府背景,运营人员几乎都是专业内人士,常务董事Horst Domdey甚至是生物领域的博士教授。BioM虽然在咨询等方面有少量收入,但主要的发展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


Horst Domdey教授


BioM在园区运营管理方面的水平非常专业。其重要原因是,早在开发之前,州政府就从配套科技资源、基础设施、发展前景等出发,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征求大学、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意见,充分论证了项目可行性。


园区分为办公区、实验室、生产区,大小根据初创企业面积可以灵活租用。更惊喜的是,园区租赁价格一般低于当地水平5%至15%,并免费提供商务中心、电话转接、会议会谈室、冷藏室、仓库等服务,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创业风险和综合成本。


当然,这么好的优惠,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到的:能入驻的企业严格限定为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一般成立不超过3年,一个企业的人数也不多,大概为5-20人,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处于市场化的关键阶段。


如果企业成长很顺利,大概3年就会搬离生物园,到旁边的高新园区去大规模发展。模范企业MorphoSys就是这样干的。


MorphoSys公司拥有各种抗体,蛋白质和肽技术,可用于发现和开发专有和合作的候选药物。
该公司在其更广泛的产品线中有100多种药物。


可以想象,这样精挑细选的初创公司都是非常有潜力的公司。

于是有钱的第二个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提供优惠融资+投资。


生物技术行业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高度创新的行业,新药产品开发周期极其漫长、充满高风险、投入昂贵,没有充足的资本很难坐一直在牌桌上。


BioM可以借助其政府背景帮助企业获得优惠的融资方案。

一方面是德国联邦政府有针对初创企业的创业基金,另一方面巴州还提供建设融资银行的优惠贷款和技术导向型企业补贴(BAYTOU)。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的合作,很多生创中心跟大学在物理空间上是交叠的:比如如慕尼黑大学生物系迁入了马丁斯瑞德生物园,慕尼黑理工大学的生物和动物学研究所迁入了魏因施蒂凡生物园。


学术机构聚集的地方就会有项目,所以BioM自己也做奖项——M4。

M4奖项不直接给公司,而是给有商业转化价值的学术研究项目,在2年内会给50万欧元的奖励,而且提供办公空间、实验室、导师等等一系列的服务。这被BioM称为PreSeed投资,比种子投资还要早。



有了钱,还可以去做产业投资(投资部分现名为BioM AG)。

在投资领域,BioM AG投了9家的种子轮,其中包括上市公司medigene。

这一轮玩下来,钱越花越多,巴州政府赢麻了。



02

第二,竞合机制



第二是其竞合机制。

2002年BioM开始管理位于慕尼黑Weihenstephan的第二个生创中心,这标志着BioM的规模化运营。


20多年的运营下来,BioM现在已经代表巴伐利亚经济事务部负责管理巴伐利亚生物技术集群,主要包括慕尼黑/马丁斯里德、雷根斯堡Regensburg和北巴伐利亚(维尔茨堡Würzburg、埃尔朗根/纽伦堡 Erlangen-Nuremberg、拜罗伊特)。


BioM不断开拓及管理新项目,连接巴州内各大生物集群。



大家都是做医药的,可能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于是一盘棋考虑的优势显现出来了——


一方面,为防止州内各地区盲目竞争,州政府充分发挥协调功能,在创业中心的地域分布上,充分考虑各自优势,在七个行政专区均成立了创业中心。同一专区设立的创业中心,在技术上也各有侧重。


如慕尼黑周边的Martinsried和Weihenstephan生物园各自侧重于“红色”(动物)和“绿色”(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再如埃尔朗根/纽伦堡 Erlangen-Nuremberg地区,因为西门子医疗公司早就在此扎下根,该地区就以医药技术以及器械为主。



通过学科优势、实验装置优势、机制优势等等将各大生物集群的重心有意识地区分,避免了过度竞争。


另外一方面,BioM整合同一领域、行业的企业、研发机构等资源,企业可便捷地使用集群内的任何服务,各企业、各地的集群就不是单点作战,而有机地整合起来。



03

整合链接的能力



整合的功夫,就是BioM集群运营公司的第三个能力——

连接力!


每一年,BioM都会发布生物技术报告,报告会公布生物集群的业务数据,后半部分还有集群重点公司的简介与名录,干货很多,十分良心。


如需下载2021-2022年的Biotech报告,请在后台回复BioM,或者加入TOP读者群获得PDF。


由于每天都与集群的技术转让组织有密切合作,同时还广泛地对初创企业支持,所有BioM非常了解巴州研究机构和企业所进行生物医学创新动向。


这个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让BioM有了连接的能力——


首先是业务发展支持与匹配:

任何巴州的生物技术公司,如果正在寻找新产品、技术、潜在的合作伙伴或许可合作伙伴,都可以联系BioM,BioM就会用其强大的合作网络帮助公司找到合适的业务合作伙伴。

BioM作为管理运营方,十分了解当地的企业


此外,园区定期与专业协会、研究机构等联合举办咨询中介活动,直接促进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设立企业、企业管理、参展等咨询,还在专业展会上设立联合展台,为园区企业参展提供便利;园区通过内部刊物、互联网等形式,提供行业动态、市场信息等服务。


生物医药集群的一大痛点在于研究机构的技术转让。


集群管理组织BioM大力推进集群内部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互联;BioM还与大学、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将其研发成果交给集群内企业优先使用;

此外,建立强大而广泛的合作网络包括:技术转移组织如巴伐利亚专利联盟、Max-Planck Innovation;国际合作伙伴包括欧洲企业网络(EEN) 、欧洲生物技术网、面向德国与日本的商业配对中心JETRO。


BioM提供多国语言服务,并且在国际层面代表巴州的生物技术产业,定期邀请国际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前来参观,以展现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和集群内部的科研质量。



2001年,BioM与Genentech公司共同举办了首批合作活动。之后,罗氏收购了Genentech,并在大慕尼黑区的彭茨贝格(Penzberg)设立了欧洲最大的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设施之一,6000 多名员工聚集于此,囊括从研究到临床前和临床开发到生产的完整价值链,BioM也与Roche共同举办年度医药技术盛会。


Penzberg, Roche在大慕尼黑区的据点


许多排名全球前20位的制药公司也BioM联手举办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与全球大型制药公司合作。


其实,这种集群管理及连接机构在全球不少成功的创新中心都可以看到。集群运营方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合作伙伴关系创造价值:利用对当地创新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将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与以色列的人员和技术联系起来,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同时为当地创新创业环境创造价值。


作为集群管理企业,BioM在过去的25年的努力,让慕尼黑成为了众多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首选的投资地。


正是由于这样机构的存在,才会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信任,创新网络里的“网络资产”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从而自发性地去产生更多创新的可能。



看完想交流互动?欢迎扫码加入TOP读者群

更多相关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10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欢迎联系我们:咨询项目 - 王先生:17792253557人才招聘 - 柯女士:1381793388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